發布時間:2019-07-29
4月,南方醫科大學順德醫院發生一起醫院感染暴發事件,導致多名新生兒死亡。現已查明,該事件是一起由腸道病毒(埃可病毒11型)引起的醫院感染暴發事件,共導致19例感染,其中5例死亡。
事件回顧:
4月1日
順德醫院新生兒科陸續出現多例患兒不明原因發熱;
↓
4月9日
停止接收患兒(在此期間,醫院共收治患兒120例,其中27例出現不同程度發熱癥狀);
↓
4月14日
醫院開始分批向外院轉送患兒,先后安排37例患兒轉至其他醫院治療,但未如實告知接收醫院轉診原因;
↓
4月3—20日
期間有5例新生兒相繼死亡;
↓
6月18日
國家衛生健康委對南方醫科大學順德醫院發生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發起通報,撤銷順德醫院三級甲等醫院資格、收回證書和標識,責令順德醫院針對存在的問題限期整改。
一、什么是埃可病毒?
埃可病毒(ECHO)即人類腸道致細胞病變孤兒病毒(Enteric Cytopathic Human Orphan virus),是一種球形無包膜呈對稱20面體的單股正鏈線狀RNA病毒,屬于腸道病毒B組。ECHO感染遍布全世界,只對人類有感染性,多為兒童散發,夏秋季多發,絕大多數是隱性感染。B組腸道病毒長期以來是很大一部分兒童腦炎、腦膜炎病例的致病病原體,在我國多省均有感染病例。埃可病毒11型(Echovirus 11,E-11)是全球最常分離到的腸道病毒之一,感染后極個別人可引起小兒麻痹、無菌性腦膜炎等病癥,新生兒感染E-11后可引起多系統出血、嚴重黃疸、肝功能衰竭、休克等多種疾病,且常常與醫院感染相關。
二、傳染源
埃可病毒的主要傳染源是隱性感染者和病毒攜帶者。有統計數據顯示,超過90%的埃可病毒感染是無癥狀的。(兒童由于免疫系統發育尚未成熟,是埃可病毒的主要易感者,嬰兒期最高。)
三、傳播途徑
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在同一家庭或集體單位流行,被ECHO污染的游泳池水可引起爆發流行。
四、臨床癥狀
埃可病毒感染最易發生在3~4歲以下幼兒,5歲以上及成人則很少發病。ECHO潛伏期為3~5天,初起時多有上呼吸道癥狀如咽痛、流鼻涕、咳嗽等,伴輕到中度發熱,可以自愈。少數患者由于自身有其他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則有可能發展成重疾,如下表:
埃可病毒11型感染臨床癥狀:E11可以引起幾乎所有的腸道病毒性疾病,大多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但也可以引起無菌性腦膜炎、手足口病等較為嚴重的疾病,是較為受關注的一系列新生兒嚴重疾病。相關研究調查顯示,與E11相關的疾病暴發尚未見報道。因此,不必要造成恐慌。由于目前國內也沒有針對埃可病毒的疫苗,日常做好衛生預防是關鍵。
五、如何預防?
●常洗手:孩子在外出回家后、飯前便后、打噴嚏后,家長及看護人在接觸孩子前,或替幼兒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后,要用流動清水及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持續至少20秒。
●多通風:居室要經常通風;不帶或少帶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
●勤清潔:孩子餐飲具、奶瓶使用前要煮沸20分鐘或高溫消毒;玩具及地面、家具等表面要每周清潔;尿布、毛巾、衣物、被褥等應經常換洗與晾曬。
六、參考文獻:
[1]陳娜,馬小珍,童文彬,李偉,余倩.2006-2010年埃可病毒11型四川分離株的基因特征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6,43(09):1649-1652.
[2]俞蘇蒙,田冬,葉曉波,邢云卿,高彥軍,馮莉.健康青年埃可病毒感染血清流行病學調查[J].國際消化病雜志,2014,34(06):409-411.
[3]樊慶瑩,王海巖,楊赫,馮藝,張巖,李巖,陶澤新,紀峰,宋立志,劉桂芳,劉堯,馮蕾,徐愛強.埃可病毒11型山東株分子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1,32(2):155-158.
[4]陳前進,曹春遠,張彥鋒,何春榮,羅招福,何云,廖亦紅,吳水新.病毒性腦炎病例中埃可病毒11型病毒的基因特征分析[J].病毒學報,2015,31(01):36-41.
(封面圖片來源/網絡)